頸因性頭痛
你知道頭痛也能靠徒手治療緩解嗎?
沈佳蒨物理治療師撰文
頭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一般物理治療師能夠處理的頭痛種類為「頸因性頭痛」,換句話說,是因為頸椎結構或頸部肌肉緊繃引起的頭痛
現代人經常當低頭族看手機、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頸因性頭痛的發生率並不少見
如何辨別頸因性頭痛?
可以先思考一下頭痛前幾天是否有以下狀況
✔ 近期有落枕、疼痛造成頸部活動受限情形
✔ 有長時間用電腦、手機、或是固定某個姿勢很久
✔ 有長時間單側提重物、或大量使用單側上肢
如果有,再伴隨以下症狀
✔ 頭痛通常從後枕部向前擴散
✔ 單側頭痛,可能延伸至眼窩或顳部
✔ 頸部僵硬、活動受限
✔ 按壓頸部肌肉或關節時疼痛加劇
那你的頭痛很可能是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頸因性頭痛常見原因
頸椎關節問題:長期姿勢不良、退化性關節炎或受傷(如落枕、撞擊)可能導致關節錯位,影響神經並引發疼痛。
肌肉緊繃與失衡:長時間低頭(如使用手機、電腦)會導致頸部肌肉過度緊繃,特別是上斜方肌、胸鎖乳突肌與枕下肌群。
治療師如何幫助緩解頸因性頭痛?
1. 頸椎關節鬆動術(Mobilization)
治療師透過徒手增加關節活動度,幫助頸椎回復正常活動角度,減少壓迫與僵硬感。
2. 肌肉筋膜放鬆
經因性疼痛常見肌肉緊繃部位為上斜方肌、胸鎖乳突肌、枕下肌群,可以透過按摩或伸展放鬆; 治療師也會評估頭頸部附近肌筋膜張力,依情況執行軟組織放鬆手法
3. 姿勢矯正與復健運動教學
頸因性疼痛通常為長期姿勢不良、靜態生活型態導致頸部深層肌肉無力,調整工作及生活姿勢為改善疼痛及預防再發的重要環節
✔ 調整工作電腦高度:建議使用外接螢幕或架高筆電,使點腦螢幕應與眼睛平行,避免低頭工作
✔ 維持正確坐姿:背部挺直,雙腳平放地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尤其低頭用手機。
✔ 頭頸部伸展運動及規律運動習慣:維持肌肉彈性、增加頸椎穩定度,能有效降低頸因性疼痛發生率
如果不確定頭痛成因為何,可以先至家醫科、復健科看診去除可能嚴重頭痛原因,確定為頸因性疼痛後,再來找物理治療師評估及治療,緩解疼痛狀況
💡 小提醒:頸因性疼痛成因爲物理性,無法單靠藥物改善,僅是靠儀器的電療熱敷也只能短暫舒緩,唯有徒手治療及姿勢調整才能有效減少頭痛發作頻率並改善生活及睡眠品質











02-270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