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腰痠、下背痛常見原因「骨盆歪斜」沈佳蒨物理治療師撰文
下背痛是常見困擾,女性的發生更率高於男性,其中因薦髂關節不平衡(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俗稱骨盆歪斜產生的下背痛,在女性身上更為常見,主因是生理結構差異、懷孕過程鬆弛素分泌增加等因素、無運動習慣核心肌群無力,降低薦髂關節的穩定性
薦髂關節是連接脊椎與骨盆的重要關節,對於身體的穩定性與力量傳導至關重要。當骨盆兩側不平均時,走路、抬重物、久坐、翻身等都會導致下背痛及臀部部位的不適
薦髂關節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
-
姿勢不良:長時間站立、坐姿不正或重複單側使用身體(如單肩背包)
-
外傷:跌倒、車禍或運動傷害等突發事件可能導致薦髂關節過度活動或固定
-
懷孕與分娩:由於鬆弛素分泌增加,會增加薦髂關節壓力。
-
肌肉失衡:臀部、核心或腿部肌肉過度緊繃或無力,常見於無運動習慣之女性。
-
退化性變化:年齡增長可能引發薦髂關節退化,導致活動受限及疼痛。
薦髂關節引起下背痛的症狀特徵
-
疼痛範圍
-
疼痛多位於一側的下背部,並可能輻射至臀部或大腿後側
-
與脊椎相關的下背痛不同,薦髂關節疼痛較少擴散至膝蓋以下
-
-
活動限制
-
起身、翻身或彎腰時疼痛加劇
-
久坐或站立後,會感到局部僵硬或不適
-
-
觸診敏感性
-
按壓薦髂關節附近時,患者會感到明顯的壓痛
-
物理治療如何緩解薦髂關節引起下背痛?
-
評估與測試:物理治療師會透過功能測試、觸診骨盆位置等理學檢查,確定薦髂關節是否為疼痛來源
-
疼痛處理:徒手治療加儀器輔助,使用軟組織放鬆、關節鬆動術或穩定手法,改善關節活動度、肌肉緊繃度減輕疼痛
-
核心穩定訓練、骨盆矯正運動:加強腹肌、背部、臀肌肌群提升薦髂關節穩定度,伸展緊繃下背及下肢肌肉,建立自我照護觀念
-
動作模式再教育:矯正錯誤姿勢,學習正確搬重物、坐姿與站姿技巧,預防再發生。
-
肌能系貼紮:必要時可使用貼紮,協助穩定薦髂關節
如果下背痛已經困擾你一陣子,影響睡眠品質、照顧小孩、提重物、走遠路等日常生活,透過正確的物理治療及生活調整,可以大幅減少疼痛,提升生活品質、學習自我照護
想確認自己下背痛是否因為骨盆歪斜,歡迎預約沈佳蒨物理治療師評估諮詢唷!